• 精彩视频
  • 精彩图集

高天星:生产性保护民俗文化 固守民族根脉 

1月10日,凤凰网河南频道首期《凤凰周末沙龙》节目正式启动,以"民俗文化旅游探究"为主题。郑州大学教授、郑州大学民俗文化研究所所长、河南省民俗学会副会长高天星应邀参加了对话交流活动。高天星从什么是民俗文化、民俗文化与非遗关系、河南民俗文化旅游发展现状、民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等方面与其他嘉宾进行深入交流和探讨。

精彩观点:

》》》民俗文化是朴素的草根文化

》》》民俗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血肉相连

》》》民俗文化旅游要增加元素,大而节约

》》》释放民俗文化之美

谈及对民俗文化的理解,高天星认为,民俗文化是一种生活行为和生活方式。民俗文化包含生、活、死三个方面,相对西方文化中的"悲生、悲活、悲死"和印度文化中的"苦生、苦活、苦死",中国民俗文化讲究的是"乐生、乐活、乐死"。

"俗文化,谈俗话",民俗文化更多的是以朴素的草根文化的角度去看。民俗文化,是指民间民众的风俗生活文化的统称,是民众所创造、共享、传承的风俗生活习惯。

民俗文化增强了民族的认同,强化了民族精神,塑造了民族品格,集体遵从,反复演示,不断实行,这是民俗得以形成的核心要素。多年来,高天星潜心研究中原民俗文化,他认为河南民俗文化在华夏文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强调中原民俗文化是华夏民俗文化之根。

作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资深专家,高天星参与了2014年1月1日起施行的《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的前期准备工作。高天星认为民俗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血肉相连的关系,两者在某些方面是相通的,该条例的实施对河南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民俗文化的传承保护都将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中国八大历史古都,河南省就有四个(洛阳、开封、安阳、郑州),结合河南省内历史文化古都和文化名城的现状,高天星认为,他们是一个载体,民俗文化非物质文化都包含在里面,积淀在里面,沉淀在里面。作为民俗文化的保护,现在逐渐在重视、修救,当然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以科研成果和经济财富的援助,加大对历史文化名城、名县的保护。

高天星表示,很多民俗文化就是因为没有得到及时的研究和保护,濒临消亡。民俗文化本身是一种民族文化,对待民俗文化要怀着虔诚的敬畏之心来看待来保护;要加大宣传民俗文化,民俗文化保护需要社会参与,非遗法和条例的实施也需要征求人民的意见和心愿,让人民去爱护;政府不论是从财政资金还是相关政策法规,要起到积极引导的作用。[详细]

节目的最后,高天星教授一句话总结说,"辽阔中原 问鼎中原 文化中原 美丽中原",这几个中原都离不开民族文化,离不开民俗文化,恰逢甲午马年,更好地弘扬我们华夏的文明,中原文化民俗文化,让山美、水美、地美、人美,更释放出我们的民俗文化之美。"

刘砚娟:鹤壁民俗文化节是"与民同乐"的文化盛宴 

1月10日,凤凰网河南频道《凤凰周末沙龙》栏目开录,首期活动以"民俗文化旅游探究"为主题。鹤壁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刘砚娟应邀参加了对话交流活动,她介绍了第六届中国(鹤壁)民俗文化节的活动内容和特色,交流了民俗文化旅游发展策略。

精彩观点:

》》》文化搭台 文化唱戏

》》》鹤壁民俗文化节是百姓的盛会

》》》看得见山 望得见水 记得住乡愁

据刘砚娟介绍,中国(鹤壁)民俗文化节俗称浚县正月古庙会,始于后赵,至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历史,从正月初一至二月初二,历时一个月,32项主题活动保持明清特色,吸引了周边省份二十多个县市和海内外游客前来观光、祈福,日游客量最高达五十余万人次。

庙会期间将举办舞狮、舞龙、高跷、旱船等民间社火大赛,参赛队伍由去年的28支增加到102支,充分调动了群众积极性,让老百姓真正参与到这场狂欢中去。刘砚娟现场展示了浚县独具特色的民间工艺品——泥咕咕,中国最早的泥塑玩具之一。浓厚的民间特色,古朴精致的造型,亮丽的色彩搭配,都让现场的嘉宾赞叹不已。泥咕咕中有骑马人的造型,适逢马年,希望全国各地的朋友们去看一看。

此外,刘砚娟还提到了浚县稀有的剧种——大平调。目前,浚县泥咕咕、浚县民间社火、浚县西路大平调都已被确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本届的中国(鹤壁)民俗文化节,将会秉承以文化为本的理念,突出文化主题,真正改变以前"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模式,真正以文化为主角,释放民俗文化魅力,促进民俗文化的传承和民俗文化旅游的共同发展,打造一场与民同乐的民俗文化盛宴。

刘砚娟最后用一句话总结本届民俗文化节特色:"逛千年庙会,赏中原民俗,感春节文化,享旅游盛宴,第六届中国(鹤壁)民俗文化节将带您一起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详细]

高照明:民俗文化旅游要形成产业集聚 

1月10日,郑州大学旅游管理学院教授高照明做客凤凰网河南频道首期《凤凰周末沙龙》活动,他从民俗文化资源优势如何转化为产业优势做了重要分析。他认为,民俗文化旅游即利用现有的文化资源打造旅游产品或产业,让大众参与体验、参与娱乐、参与休闲。

精彩观点:

》》》民俗中的乐感文化、罪恶文化、苦感文化、耻感文化

》》》保护中发展 体验式开发 产业中集聚

》》》转化为产业优势需遵循生产性保护原则

》》》老家河南真美 老家河南真亲

在高照明看来,民俗文化旅游转变为产业优势,需要探索一条破新的道路,可持续发展道路。

他表示,民俗文化要在保护中发展,发展是最好的传承和保护,在开发层面上运用生产性手段,比如洛阳隋唐文化衍生的牡丹文化节;以顾客体验为基础开发新产品新活动,以创造体验经历为基础,建立品牌,塑造整体形象;注重规模效应,形成产业集聚群,如焦作云台山、南阳丹江水库等,通过形成产业集聚群将民俗文化旅游转变为产业优势。

此外,他提到了民俗旅游开发中的“几借”:借山水景区,借文化遗产景区,借节日庆典。用以来打造可持续发展的一些产品,更好地开发民俗文化旅游资源。

高照明说,河南的民俗文化其实是一种华夏的根文化,不仅仅是华夏民族,还涉及到其他民族,他们的民俗都可以追溯到中原,所以河南在民俗旅游发展方面有着更重要的意义。

他强调,在保护前提进行生产性开发,吸引海内外游客,充分凸显中华民族的民俗文化特色,是非常重要的。在民俗文化旅游开发方面,注重运用生产性手段,建立品牌,形成产业集聚。

高照明教授在最后的一句话总结中动情地说,"老家河南真美,老家河南真亲,祝河南民俗旅游做大做强,更上一层楼!"[详细]

赵大彬: 关注汝瓷文化 传承文化精粹 

1月10日,宝丰县宋宫汝瓷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大彬做客凤凰网河南频道首期《凤凰周末沙龙》活动,介绍了宝丰汝瓷文化与宋宫汝瓷的特色。他表示,汝瓷文化作为民俗文化的组成部分,坚持"复烧是过程,目的是复兴"理念,传承发展汝瓷文化,使汝瓷文化走出中国,走向世界。

精彩观点:

》》》传承汝瓷文化任重道远

》》》青瓷之首 汝窑为魁

》》》中国梦 汝瓷梦

名列宋代汝、钧、官、哥、定五大名窑之首的汝窑,产于河南省汝州市,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创烧于北宋晚期,以其精湛绝妙的工艺、温润沉静的质感、异彩纷呈的品类而名震寰宇,古朴大气,庄重美观,在中国陶瓷史上有"青瓷之首,汝窑为魁"之誉。

宋宫汝瓷发展有限公司毗邻清凉寺汝官窑遗址,自成立之初就本着"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的责任与担当,走着一条汝瓷文化复兴与梦想的光荣之路。

赵大彬表示,民俗文化的传承需要做瓷人的努力,也离不开政府政策、及社会各界的资助和扶植。

节目最后,赵大彬还表示将会邀请高天星教授到宋宫汝瓷公司,给员工做关于民俗文化传承的宣讲,加深对汝瓷技艺民俗文化的理解,更好地传承发展汝瓷文化精粹。

节目的最后,赵大彬说,对汝瓷文化传承发展创新,以后会做的更好、更强,走向全世界。[详细]

《凤凰周末沙龙》简介

对话业界权威,交流社会热点。作为凤凰网河南频道线下对话交流栏目,《凤凰周末沙龙》以"影响河南的进步力量"为活动宗旨,邀请政、商、学界嘉宾进行对话交流,并以专题形式在凤凰网河南频道进行报道。[详细]

本期背景

据旅游研究者的说法,民俗旅游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旅游,由于它满足了游客"求新、求异、求乐、求知"的心理需求,已经成为旅游行为和旅游开发的重要内容之一。[详细]

视频文字实录

相关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