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代 从无到有

1950年中苏商定由苏联帮助中国建设汽车制造厂
早在1949年12月建国之初,毛泽东去苏联访问参观莫斯科汽车厂时,就对随行人员感慨称“我们也要有这样的汽车大工厂”,因此在与苏联签署的第一批援助项目中,一个年产3万辆的汽车制造厂赫然在列。 1949年34岁的饶斌第一次见到了毛泽东,这次见面毛泽东对这位解放后哈尔滨市首任市长的印象是“白面书生”,两年后就是这位白面书生成为了一汽首位厂长,从这一刻开始他的生命便与汽车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他的命运也随中国汽车工业而沉浮。[详细]
1956年一汽举行汽车投产开工典礼
1951年年底,北京鼓楼东大街扁担厂乙一号做为中国汽车工业筹备组的根据地开展前期工作。对于筹备组副组长孟少农而言这是期盼已久的时刻,这位清华大学庚子赔款的留学生、麻省理工学院硕士、满怀报国之情的汽车专家,终于在回国四年后有了用武之地。 1953年一列开往长春的列车奔驰在铁道上,汇集了来自祖国各地的青年学生、技术工人、科研学者,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地——652厂,这就是第一汽车厂的原型,而新中国汽车工业的历史从这里开始了。当年建设一汽的投入资金是6亿元,相当于当时全国六亿人民一人一块钱。[详细]
1958年5月12日国产第一辆东风轿车(红旗前身)试制成功
1956年7月15日新中国制造的第一辆汽车开下生产线,这辆寄托了6亿中国人民希望的汽车毛泽东为其命名为“解放”,这是最能体现中国人当家作主豪情的词汇。1958年2月13日毛泽东来到一汽参观,他对陪同的饶斌说:“什么时候能坐上自己生产的小轿车?”他的夙愿在三个月后得以实现。1958年5月12日,第一辆国产东风轿车开进中南海,这辆东风轿车仅此一辆,没有实现量产,而在三个月之后,以它为蓝本的“红旗”轿车写入了中国汽车史。[详细]

孟少农

汽车工程专家,新中国汽车工业技术的主要奠基人,成功地领导了一汽、陕汽和二汽几代产品的研制和开发。

饶斌

中国汽车工业的奠基人,第一汽车制造厂首任厂长,并主持创建二汽,享有"中国汽车之父"的盛誉

“老解放”的诞生

1956年7月13日,马国范老师傅启动了马达,新中国第一辆解放牌卡车披红挂彩,缓缓开下了生产线。之后,这种绿皮大卡车驰骋在中国的大道上。人们亲切地叫它为“老解放”。

第一批解放牌汽车驶下生产线。这一款CA10型的汽车,是以苏联吉斯150为蓝本制造的,自重3900公斤,装有90匹马力、四行程六缸发动机,载重量为4吨,最大时速65公里。经过改进后,它更适合我国的路况以及大规模建设的需要。

这批解放牌卡车,参加了1956年的国庆阅兵式,之后还有一部分在天安门展出,无数群众争睹国产汽车的风采。同时,1953年版本的壹分纸币上印的也是解放车。

解放牌汽车还曾大量出口到阿尔巴尼亚等很多国家,为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也立下了“汗马功劳”。从1954年至1978年,中国在自己经济也很困难的情况下,对阿进行了大量的经济援助。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阿的公路上跑的是解放牌或东风牌汽车,当地人骑的是永久牌自行车,戴的是上海牌手表,听的是红灯牌收音机。而且,解放牌汽车的“身影”还出现在了阿尔巴尼亚流通纸币的图案。[详细]

在一汽建设的当年,北京、太原的机械设备,太原、重庆的建筑材料,以及长白山的木材、松花江的沙石源源不断地运往孟家屯,同时来到孟家屯的还有经过战火洗礼的老革命、远渡重洋回来报效祖国的专家、大专院校的毕业生、上海的老技工,以及从朝鲜战场归来的志愿军战士,甚至大批的吉林农民。当年建设一汽的投入资金是6亿元,相当于当时全国六亿人民一人一块钱。

1954年7月15日,东北日报刊登了江苏省江宁县陶吴镇小学的小学生们写给一汽的一封信:“我们利用课余时间,到外面搜集废铜烂铁卖给合作社,得了五万零三百多元。我们想钱虽然少,但也算是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大厦上加了一块砖。”据老人们回忆,这是一汽收到的第一笔捐款,而在这封信的结尾孩子们还写道:我们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在祖国的大地上到处都跑着我们自己制造的汽车。

网友评论
分享到:分享到腾讯微博分享到QQ空间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